破解千古之谜----试论《老子》的思想体系(2)

道德经 kai 暂无评论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

玄牝之门,是谓天地之根;绵绵呵若存,用之不堇(尽)。”

(道,虚空若谷之形神,不生不死,可称为玄牝--玄的母亲。

玄牝之产门也即道之大门,可称为天地之根;绵绵不绝啊,非存若存,万物滋生,用之不尽。)


c.道之特性

“孔德之容,唯道是从。道之物,唯恍唯忽:忽呵恍呵,中有象呵;恍呵忽呵,中有物呵;幽呵冥呵,中有请呢,其请甚真,其中有信,自今及古,其名不去。

以顺众父,吾何以知众父之然?以此。”

(即使一个小孔的品德之内容,也都完全是由道所决定的。道这种物体,唯有变化叵测的形状和表象:没有物体形状啊,其中却有表象;没有物体表象啊,其中却有物体;幽虚难测啊,其中却存在着规律呢,这种规律是确确实实存在的,应用不爽、非常守信,因而无论现代还是古代,这种规律的盛名一直不去。

顺此考察各种物体的起源,我是如何知道各种物体起源之原理的呢?正是由道的这些特性。)


并最终给出了他的道的定义: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萧呵寥呵,独立而不改,可以为天地母。吾未知其名,字之曰道,吾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国中有四大,而王居一焉。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有物混然而成,先于天地而生,寂寞无声空虚无形啊,独立存在而永不改变,可以看作是天地的母亲。我不知道它的名字,将其称之为道,又勉强为其取名曰大。但道之大却不同于普通物之大,道之大无边无际从而也就象逝去一样而无从追寻,而无从追寻也就等于说异常遥远而无影无踪,无影无踪也就是说恰与有物之大相反而复归于无物。

道是大,作为道之子的天、地因而也是大,而帝王作为天子当然也是大。一个国家中有四大,帝王则是四大之一。

人居于地,处事当然只能效法于地,地则效法于天,天效法于道,而道则一切顺其自然。)


从老子对于道的以上论述不难看出,他所使用的道也是包含了多种含义在内的一个词。在“道可道也,非恒道也”这第一句话中,就已经包含了三种含意在内。第一个道字是指他“字之曰道”之道,也就是老子自己定义的那个特定的道。第二个道字,则是通常的述说、论说之意。第三个道字则是指普通之道,如天道、人道、为人处事之道等寻常之道,也即规律之意。还有一种含义,是老子在53章所用的“行于大道、大道甚夷”之道,也即最普通的道路之道。所以,要想了解老子定义的道到底是什么东西,那就首先必须搞清楚老子在同一文中混同使用的这四种字同而意不同的道的真实含义。对于我们而言,作为规律、述说、道路这三种普通意义上的道并没有什么稀奇,因而关键是要了解老子“字之曰道”之道的确切含义和所指,如此才可能真正了解老子的思想。

从老子给出的道之相关论述及其“字之曰道”的定义,我们不难知晓,他的道确实非同小可,确非大家通常所言的寻常之道,而是天地之根,万物始祖,同时也是万物奥秘的注解--“道者,万物之注也(62章)”!所以,一句话,老子的道就是世界的本体或本原,因而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道的产物从而都可以通过道来解说和说明!

大家知道,对于世界本体,主要存在两种完全对立的观点:一种是唯心主义的本体论,认为上帝或绝对观念等是世界的本体,而与其对立的另一种唯物主义本体论观点则认为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从而是一种与人的意识无关的客观实在。那么老子的道是个什么东西呢?它是一种唯物主义的物质体呢?还是上帝或绝对观念一类的唯心主义观念呢?

由老子上述对于道的形状和表象的具体描述,我们不难得知:道是一种具有很多特殊性质的物体--空虚无形,不生不死,虚空若谷之形神,似存非存,绵绵不绝,深湛清明,纯朴如尘,始终处于运动变化的状态中从而只具有变幻叵测的形状和表象,但运动变化中却存在着固定不变且非常守信的运动变化规律,因而“用之有弗盈也”--应用不爽,用之不尽等等。

而从道的这些特征和性质不难判断,老子的道是一种永恒且有规律运动变化着的单一物体,既不是什么上帝,也与什么绝对观念一类的唯心主义观念无关,再结合现代宇宙大爆炸理论和质能转化理论等来看,道其实就是一种类似于原始星云或能量一类的东西。因此,老子以如此之道作为世界本体的观点完全是一种自成一体的唯物主义世界观。

由现代唯物主义世界观的艰难波折出生历史可知,老子在2500多年前的简陋科学技术水平条件下,就能够率先打破神学宗教等唯心主义世界观桎梏的束缚,而特立独行地提出这样一种至今仍然闪耀着科学光辉的唯物主义世界观,那是多么的不容易,又是多么的伟大和令人叹为观止啊!


2、什么是玄?


玄,这是老子所创立和使用的又一个全新概念,也是老子思想体系的基石之一,对于准确完整地理解老子的思想体系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老子的学说之所以被称为玄学,也就是因为有玄这个概念存在的缘故。所以,老子自己也说:“有玄,众妙之门”。那么,什么是玄呢?

由于玄的概念是如此重要和基础,因而老子也是开门见山,在第一章中首先就给出了玄的定义:


“两者同出异名,同谓玄之。有玄,众妙之门”。


这里,“两者”是指有无等两对立者,或一般地说阴与阳两个对立面。“同出”则是指两对立面必须统一产生和存在,缺一不可,如无阴也就无从谈阳,反之亦然。“异名”则是指两对立面相互异质而对立因而必须要用两个不同的名字来代表,如由于阴与阳之间存在着的对立和差异,因而必须要用阴和阳这两个不同的名字去区分两者。所以,“同出异名”用现代语言来讲,也就是指统一对立或者说对立统一。而“同谓玄之”,当然就是指:这两对立面共同构成的这个对立统一体,就叫做玄之体。所以,所谓玄,作为动词,就是指两对立面对立统一,从而“玄之”就是指“对立统一之”,而作为名词,则是指对立统一体本身,从而有无、阴阳等对立统一体都是玄。这样,老子的这句话也就是说:

“两者即有和无等不同质的两方面,既必须统一产生和存在而‘同出’,又相互异质和对立而‘异名’,两者共同组成的这个对立统一之体就称为玄之体。玄这种东西的存在,乃是认识世间众多奥妙的大门”。

转载请注明:奇门网 » 破解千古之谜----试论《老子》的思想体系

喜欢 ()or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