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把这个世界上的人分成了两类:为学者和为道者,或用现代语言来讲,也就是以学习他人思想为主的学者和以自己独立探索思考为主的思想家,并告诉我们:“为学者日益,为道者日损”。这也就是说,一个人即使真正的通古博今、学富五车,只要没有自己的独立思考、思想和理论,那充其量也就只能是一个思想家的产品储藏室或一座图书馆,而图书馆的收藏则只能是越来越多而不可能会有穷尽。而这样的学者则充其量也就只能像一只鹦鹉一样,除了鹦鹉学舌、拾人牙慧,他永远也不可能成为真正的思想源泉。只有那些以自己独立思考探索为主、能够提出自己独立的思想理论的“为道者”或思想家,才是真正的人类思想的源头活水,才能够真正揭示出客观世界的内在运动规律和为人类指明前进的方向,从而才是人类大船前进航程中的真正舵手和永不熄灭的灯塔!而老子,就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文明史中这样一位伟大的舵手和灯塔!同时也是何新所指出的历史和社会现象:“他的政治哲学为历史上许多帝王将相所宗法。他的玄学思辨原理不但影响了中国两千年的自然哲学,而且后来发展成为一种宗教。他的伦理学至今还可以在现代中国人的某些处世方式中看到痕迹。在几千年的历史中,老子始终被看做最深奥、最丰富的古代思想家之一”[1]的客观原因所在!
很显然,如果没有老子这样的“为道者”或思想家的源头活水,那么,再好的“为学者”、储藏室或图书馆也只能成为一个空壳而失去产生和存在的任何可能或意义!然而令人忍俊不禁地是,最多也就只能算是这样一种储藏室或图书馆的一个“为学者”,现在竟然数典忘祖,反而倒要嘲笑起他的源头活水“总的来看,在理论上,老子是一个失败者”来了,这难道还不是滑天下之大稽?!因此,在全盘否定老子的时候,何新先生不幸打错了算盘,他忘记了鹦鹉学舌虽然可以拾人牙慧、惟妙惟肖,但它终究也只不过是只鹦鹉而已,而永远也不可能真正成为“死而不忘者,寿也”的“为道者”或思想家!而这一切作为一个不可多得的实际例证,也恰好实地验证了老子《道德经》的最后结论:“故有德司介,无德司彻。夫天道无亲,恒与善人”!!
转载请注明:奇门网 » 破解千古之谜----试论《老子》的思想体系